# 加密貨幣市場分析:比特幣攻克11萬大關,以太坊迎來關鍵阻力## 市場觀察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影響市場。雖然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但美國再次威脅提高主要貿易夥伴進口商品徵稅。目前實施的關稅已相當於對美國進口商徵收1.5% GDP的稅收,年化關稅收入超過3000億美元。這種關稅的影響預計將在8月公布的7月CPI數據中顯現,主要受企業庫存緩衝、價格傳導緩慢等因素影響。联准会面臨政策兩難。一方面,一年期通脹預期已回落至3%,但醫療費用和大學學費等分項壓力仍然顯著。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呈現矛盾信號,失業擔憂有所緩解,但再就業難度增加。香港《穩定幣條例》即將於8月生效,市場對此充滿期待。港股穩定幣概念股近期強勢漲,反映了市場對合規紅利的預期。監管框架將涵蓋反洗錢、儲備金審計等核心要求,首批牌照可能重塑行業格局。然而,穩定幣要真正顛覆傳統支付體系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利益分配機制、跨境監管協同以及系統性風險測試等。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關鍵的技術突破階段。比特幣在11萬美元附近遇到阻力,若無法突破可能回落至10萬美元,反之則有望衝擊12萬美元。長期來看,有分析師預測本輪牛市峯值可能出現在2025年9月至10月之間。以太坊方面,正逼近2630美元的三角形阻力位,市場關注成交量變化以確認趨勢。山寨幣市場波動劇烈。Vertex宣布將DEX遷移至新網路並淘汰原生代幣,導致VRTX暴跌60%。Solana生態中的MEME代幣之爭熱度不減,但相關代幣經歷大幅回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興代幣在社交媒體上獲得關注後,市值迅速增長。## 關鍵數據- 比特幣:108,513美元(年初至今+15.99%),日交易量213.24億美元- 以太坊:2,600.10美元(年初至今-22.06%),日交易量155.21億美元- 恐貪指數:67(貪婪)- 市場佔有率:BTC 64.2%,ETH 9.3%- 24小時BTC多空比:0.9728- 板塊漲跌:DeFi漲2.89%;L2漲2.78%- 24小時爆倉數據:59563人被爆倉,總金額1.21億美元## ETF流向- 比特幣ETF:+8008萬美元,持續4日淨流入- 以太坊ETF:+4663.08萬美元,持續3日淨流入## 市場熱點1. 某知名投資機構已清空COMP持倉,並將40萬枚COMP轉至交易平台2. 某穩定幣發行商在瑞士祕密金庫中持有價值80億美元的黃金3. 某DEX宣布關閉並遷移至新的Layer網路4. 全球黃金ETF上半年增加380億美元,日均交易量創半年度紀錄5. 多家上市公司增持以太坊,或啓動比特幣儲備計劃6. 港股穩定幣概念股大漲,反映市場對監管政策的積極預期7. BONK持有地址數接近100萬,計劃銷毀1萬億枚代幣## 市場展望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關鍵時刻,比特幣和以太坊均面臨重要阻力位。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價格突破情況和成交量變化。同時,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監管環境變化以及機構投資動向都可能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在這種復雜環境下,投資者需要保持警惕,合理控制風險。
比特幣突破11萬美元 以太坊面臨2630美元阻力
加密貨幣市場分析:比特幣攻克11萬大關,以太坊迎來關鍵阻力
市場觀察
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影響市場。雖然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但美國再次威脅提高主要貿易夥伴進口商品徵稅。目前實施的關稅已相當於對美國進口商徵收1.5% GDP的稅收,年化關稅收入超過3000億美元。這種關稅的影響預計將在8月公布的7月CPI數據中顯現,主要受企業庫存緩衝、價格傳導緩慢等因素影響。
联准会面臨政策兩難。一方面,一年期通脹預期已回落至3%,但醫療費用和大學學費等分項壓力仍然顯著。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呈現矛盾信號,失業擔憂有所緩解,但再就業難度增加。
香港《穩定幣條例》即將於8月生效,市場對此充滿期待。港股穩定幣概念股近期強勢漲,反映了市場對合規紅利的預期。監管框架將涵蓋反洗錢、儲備金審計等核心要求,首批牌照可能重塑行業格局。然而,穩定幣要真正顛覆傳統支付體系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利益分配機制、跨境監管協同以及系統性風險測試等。
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關鍵的技術突破階段。比特幣在11萬美元附近遇到阻力,若無法突破可能回落至10萬美元,反之則有望衝擊12萬美元。長期來看,有分析師預測本輪牛市峯值可能出現在2025年9月至10月之間。以太坊方面,正逼近2630美元的三角形阻力位,市場關注成交量變化以確認趨勢。
山寨幣市場波動劇烈。Vertex宣布將DEX遷移至新網路並淘汰原生代幣,導致VRTX暴跌60%。Solana生態中的MEME代幣之爭熱度不減,但相關代幣經歷大幅回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興代幣在社交媒體上獲得關注後,市值迅速增長。
關鍵數據
ETF流向
市場熱點
市場展望
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關鍵時刻,比特幣和以太坊均面臨重要阻力位。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價格突破情況和成交量變化。同時,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監管環境變化以及機構投資動向都可能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在這種復雜環境下,投資者需要保持警惕,合理控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