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加密熊市信號:200DMA指標揭示市場下行趨勢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市場進入熊市?如何界定牛熊轉換

加密貨幣市場近期呈現明顯下跌趨勢。截至4月中旬,除比特幣外的加密資產總市值已從去年12月的1.6萬億美元高點下滑至9500億美元,跌幅達41%。與此同時,風險投資規模也較2021-2022年峯值水平下降了50%-60%。

Coinbase月度展望:新一輪"加密寒冬"來臨,下半年市場將迎來反彈

多重因素疊加正在預示新一輪"加密寒冬"可能來臨。全球關稅政策陸續出臺並有升級趨勢,導致市場情緒明顯惡化。財政緊縮持續對傳統風險資產形成壓制,使投資決策陷入停滯。盡管監管環境略有改善,但在整體股市疲軟背景下,加密市場復蘇仍面臨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預計4-6周)仍需保持謹慎態度。但從中長期來看,我們預計加密資產價格有望在2025年第二季度末期企穩,爲第三季度的反彈奠定基礎。投資者應採取靈活策略應對市場波動,因爲一旦情緒修復完成,反彈可能會迅速啓動。

如何界定加密市場的牛熊轉換?

傳統股市通常以20%漲跌幅作爲判斷牛熊市的經驗標準。然而,這一標準並不適用於波動性更高的加密市場。加密資產經常在短時間內出現20%以上的價格波動,但這未必代表市場趨勢發生根本性變化。

此外,加密市場全天候交易的特性,使其在傳統金融市場休市期間成爲全球風險情緒的晴雨表。因此,加密資產往往對全球性突發事件反應更爲劇烈。例如,2022年1月至11月联准会激進加息期間,標普500指數累計下跌22%,而比特幣在相似週期內跌幅達76%,約爲美股同期跌幅的3.5倍。

Coinbase月度展望:新一輪"加密寒冬"來臨,下半年市場將迎來反彈

鑑於傳統"20%規則"的局限性,我們嘗試尋找能更精準反映價格走勢與投資者心理關係的替代指標。我們更傾向於採用兩類風險調整指標:

  1. 以標準差衡量的風險調整後收益表現(z值)
  2. 200日移動平均線(200DMA)

z值能自然反映加密市場的高波動性,適合加密資產分析。但其計算相對復雜,且在市場平穩時可能反應不夠靈敏。

相比之下,200DMA提供了一種更爲簡潔、穩健的方法來識別持續的市場趨勢。其判斷方法也相對直觀:

  • 當價格持續高於200DMA並伴隨漲動能時,通常視爲牛市
  • 當價格長期低於200DMA且伴隨下行動能時,往往意味着熊市的形成

200DMA不僅與"20%規則"及z值模型所反映的廣義趨勢信號相一致,還在動態市場環境中提升了洞察的實用性與前瞻性。

Coinbase月度展望:新一輪"加密寒冬"來臨,下半年市場將迎來反彈

當前市場是否已進入熊市?

隨着加密資產類別不斷擴展,僅關注比特幣已無法全面代表整體市場趨勢。我們需要以更系統全面的方式來評估加密市場整體表現。

目前,比特幣的200DMA模型顯示,其自3月下旬起的急劇回調已進入熊市區間。而對COIN50指數(涵蓋市值前50的代幣)使用相同模型分析發現,該類資產整體自2月底以來已明顯處於熊市狀態。這與除比特幣外的加密總市值自去年12月高點下跌41%的趨勢相一致。

Coinbase月度展望:新一輪"加密寒冬"來臨,下半年市場將迎來反彈

綜合來看,當前比特幣與COIN50指數均已跌破各自200日移動平均線,這一信號表明市場可能正處於長期下行趨勢的早期階段。這與總市值下降和風險投資收縮的趨勢相一致,均爲"加密寒冬"可能來臨的重要特徵。

因此,我們建議當前階段仍應保持防御性風險管理策略。盡管中長期前景仍然看好,但目前復雜的宏觀環境仍需投資者保持高度謹慎。

Coinbase月度展望:新一輪"加密寒冬"來臨,下半年市場將迎來反彈

Coinbase月度展望:新一輪"加密寒冬"來臨,下半年市場將迎來反彈

Coinbase月度展望:新一輪"加密寒冬"來臨,下半年市場將迎來反彈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幽灵地址猎手vip
· 9小時前
熊市就熊市呗,谁怕谁
回復0
熊市抄底人vip
· 17小時前
别慌 熊市只是暂时的
回復0
LiquidatedNotStirredvip
· 08-08 22:16
梭哈稳亏
回復0
Rug_Resistantvip
· 08-07 15:11
熊市到底个鬼啊 资产都缩水一半了
回復0
分叉小王子vip
· 08-07 15:02
躺平等反弹了
回復0
HashBrowniesvip
· 08-07 15:00
都懂的…就是寒冬啦~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