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Conflux张元杰:公有链是中国Web3发展的关键 去中心化不等于加密货币
Conflux张元杰:公有链是中国Web3的未来
作为国内Web3公有链创业者,Conflux树图联合创始人&COO张元杰认为,关于中国的Web3行业,存在很多误解。
"Web3就是加密货币,中国不允许加密货币",所以中国没有Web3。这样的言论大行其道,但加密货币并不是Web3,只是Web3当前应用生态中的一个热点应用。在张元杰看来,造成这种认知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加密货币这些人在现有的Web3用户群里占有话语权和主导权"。
而"国内联盟链合规,公有链不合规"的说法在他看来更是一大误解,"并没有任何政策说公有链技术在国内是被禁止的。国家监管部门是给这个领域留了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口子和机会的,这也是我们在国内可以正常做事的原因。"至于联盟链的大行其道,他觉得这完全是Web2.0时代的互联网大公司试图抢夺区块链话语权的行为,因为"联盟链就是一个伪装版的中心化数据库,代表了落后的技术,是过去互联网数据孤岛、数据门阀的延续。"
对于现在的数字藏品热,混乱的加密货币市场和DeFi行业,张元杰认为,这些都不能代表真正的Web3,"Web3真正什么样还没有被呈现出来,目前只有理念和底层哲学的东西,还根本没有落地。"
到底Web3的理念是什么,Web3用户是谁,以及国内Web3创业应该怎么做,在这次访谈中,张元杰也聊了很多,让我们受益匪浅。
可以说,在看这篇文章之前,你对Web3的所有理解可能都是错误的。
本文要点:
当下的互联网,大企业垄断数据,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流量成本越来越贵,个人数据被几家大公司瓜分,互联网创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整个行业陷入了僵局。我认为Web3其实是有机会的。
如果还没有千万级日活甚至上亿日活的应用出现,我认为Web3的时代就还没有到来,Web3的理念也没有被真正地阐述。
言必称代币和代币经济学的人,其实都是钻到钱眼里了,已经对人类最本质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在乎了,也不再围绕用户的需求出发,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快速创造财富和收获财富上。
整个区块链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从来没有存在过,更多是一个去信任化的过程。
认为联盟链合规,而公有链是违规的,这种理解其实是没有认真解读国家的法律,而错把互联网大厂的一些舆论上的宣传当作国家法律法规的一种误解。
Web3如果想要走向主流,走向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就需要在地球上寻找一块安身立命之所,需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国情。
Web3只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技术组件,不是全部,不要本末倒置。
国内公有链生态现状
Conflux是一个公有链,也就是Web3的底层基础设施,大家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去信任化的分布式账本,主要用来做数字资产的发行。2018年Conflux的开发理论确立,经过2年研发后上线,目前运行了2年多,没有出现过一次的停网,也顺利完成了几次硬分叉。
Conflux主要聚焦于国内的Web3生态,目前已经有超过800万的数字藏品在Conflux发行,超过300万的独立用户,服务了超过300个品牌IP,孵化了超过70家分散在数字藏品、Web3以及基础设施赛道的企业。
去年在央行发文清退数字货币的交易后,随着政策的明确,创业能做的事情也明确了,再加上数字藏品这两年的火热,很多企业开始了Web3领域的尝试,这也是今年我们的生态有比较快发展的原因。
前段时间周杰伦发行的元宇宙盲盒,盲盒中还有一首此前从未发行过的单曲《纽约地铁》。盲盒很受欢迎,而且还上了微博热搜,这是数字资产走向大众平民的一个典型案例。
数字藏品领域已经非常成熟,不过整个市场在收缩状态,很多企业在积极探索如何把数字藏品和营销、社交以及众创经济结合在一起。
举一个营销相关的案例,某平台上孵化的数字藏品应用推出了一套头像系列的数字藏品系列,这个品牌和法国的一家小众时尚品牌合作联名设计的服装登上了上海时装周,还被买手看中要订货线下销售。那么持有这个服装上头像的用户就会自动获得IP销售的分红。另外,当服装生产出来后,所有头像持有人都自动成为了加盟商,并且分成比其他人要高。他们可以通过一个小程序去参与分销。因为是全款预付,他们可以直接获得提成。之后厂商会根据订单生产服装,这就是典型的C2M模式(Customer-to-Manufactory),零库存、100%预付款,而且利用了去中心化的营销理念,和线下实物结合也符合国内所说的"以虚促实"的经济趋势。
和社交结合的玩法也有,比如有些企业的玩法:持有NFT就可以进用户群,卖掉后就自动退群;持有NFT可以发起提案和投票等,把数字藏品变成加入组织的门票或者工牌。也可以和线下活动结合,作为社区的通行证。
也有不少企业想把数据资产放在公有链上,比如某游戏就把游戏道具的3D模型作为数字资产进行了公开售卖。
还有就是众创内容的创作,目前还没看到很好的案例,不过像一些IP品牌已经和生态里的企业合作,尝试吸引更多创业者参与到他们的创作者经济中。创作者经济在整个互联网都是非常大的一环,比如音乐版权现在基本被两大音乐平台垄断,长尾的音乐制作人很难获得收益,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通过NFT和区块链的理念来解决?这是我非常期待看到的。
加密货币和代币经济学不等于Web3
首先,虽然Web3的理念被提出来了,但是Web3真正什么样还没有被呈现出来,目前只有理念和底层哲学的东西,还根本没有落地。
很多人说国内的大叔大妈不是Web3用户,那我就很好奇到底谁是Web3用户了,币圈炒币的用户是Web3用户吗?有人肯定说不是,他们是炒币的;很多人说是区块链的用户,现在区块链上最大的应用OpenSea的日活是3万左右,这些人就是我们要服务的Web3用户吗?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为这3万人打造应用?这跟我心目中的Web3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把Facebook、腾讯、阿里、Instagram等这些app的几亿用户说成是Web2的用户,区块链的用户是Web3用户的话,潜在目标用户也就3万人,即使加上币圈的用户可能也就100万人。那我觉得Web3这个行业太小了,根本不值得这么多人如此热情的投入。我们也不好意思说这就是第三代互联网,我觉得这是目前很多创业者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误区,而且已经形成了严重的鄙视链,认为"润"出去的用户、链上的用户、已经接受了私钥和助记词的用户才是Web3的用户。
目前Web3的出圈才刚开始,像《Axie Infinity》和《StepN》这些游戏做了一些尝试,可能因为经济模型或者参与用户与经济模型博弈的结果,导致它们的破圈作用没能持续。在它们的高光时期,用户可能在一百万左右,这也远远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Web3用户的量级。如果还没有千万级日活甚至上亿日活的应用出现,我认为Web3的时代就还没有到来,Web3的理念也没有被真正地阐述。
提到Web3就是代币经济学,但是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Web3主张的是个人数据资产化,资产化的数据并不一定要有代币。比如某人提到的灵魂绑定代币(Soulbound token),任何线上线下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给你的钱包发这种代币,就相当于你的标签,会永远放在你的钱包里,不可交易。不可交易的标签就没有商业价值吗?并不是,无数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基于你的数据标签向你提供服务,很多精准营销的商业场景都会和标签绑定,这时候自然就有商业价值了。而且这些精准营销的市场费用不会投向字节、腾讯等,会直接给到用户本身。
你不需要让渡你的隐私和数据来获得服务,相反,你的数据标签还可以成为你的数据资产,为你带来商业价值,这就是Web3体现数据商业价值的过程。
炒币的很多人是抱着赚快钱的想法,而且确实有不少人积累了不少财富,他们在现有的用户群里占有话语权和主导权,认为中国没有Web3,没有代币就没有Web3。
还有一些GameFi的团队,上来就谈代币经济学,从来不说自己的游戏机制。游戏本身应该是有一套好玩的机制,然后代币经济学在其中发挥了一些作用,而不是将代币经济学放在首要的位置。
言必称代币和代币经济学的人,其实都是钻到钱眼里了,已经对人类最本质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在乎了,也不再围绕用户的需求出发,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快速创造财富和收获财富上。也正因此,才会想要去模仿别人做的东西,只去服务币圈的这些人,而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人的数量如此之少,素质是如此之差,因为他们每一个人只想薅羊毛,想着让别人来接盘。
"加密原教旨主义"其实是我生造的词,对应的还有一个"加密资本主义",都是我在社交媒体上常用的词。
早在中本聪提出比特币的时候,并没有人没发现比特币的价值,比特币最后是靠着暗网的黑产起步发展。某公链创始人早年在推广的时候,最重要的资本和支持者都来自中国,在发展期间资金匮乏的时候也是中国散户的众筹帮了大忙。你会发现,参与这些的人都是来自各行各业,可以说是三教九流,网吧老板、二手贩子、互联网程序员等等,资金也不是来自专业的投资机构。包括在日本大阪的Devcon5上,DeFi的开发者也不是行业的主流,都是一些技术爱好者。比特币50%以上的算力来自中国,某公链在转POS之前,中国的算力绝对领先。这些人没有任何地缘政治的考虑,而且有着很强的加密极客精神,所以称之为"加密原教旨主义者"。
但到了2020年,随着DeFi被大规模验证,稳定币开始大规模在区块链上发行,加密货币引起了华尔街和硅谷资本的注意,以某投资机构为代表的资本大规模进入,并且开始游说更多资本和政治的力量加入。很多新的项目不再向公众募集资金,直接就被资本承包,中国的加密货币投资机构也无法加入。区块链整体的叙事从中国向西方偏移,当然其中有国内政策的导向原因,也有海外资本加速介入的因素。同时伴随着的,还有地缘政治和资本的加入,他们鼓吹中国数字货币威胁论等。
到这个时候,以往由数字货币玩家定义的加密行业已经变成了海外资本的主场,极客精神虽然没有消亡,但群体也是越来越小,"加密资本主义"开始登场,"加密原教旨主义者"开始消亡。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