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崛起:链上经济的新储备资产正改变数字金融格局

ETH:链上经济的新兴储备资产

近期,ETH作为储备资产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在ETH储备资产交易兴起后。分析表明,ETH有望成为长期牛市的主角。

要点概览

  • ETH正从被误解的资产转变为稀缺、可编程的储备资产,为快速合规化的链上生态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 ETH的自适应货币政策预计将使通胀率持续下降。即便100%质押,通胀率也最高约为1.52%,到2125年将降至0.89%左右。这远低于美元M2供应量6.36%的年均增速,甚至可与黄金相媲美。

  • 机构采用加速,摩根大通和贝莱德等公司纷纷在以太坊上构建,推动了对ETH的持续需求。

  • 链上资产增长与原生ETH质押之间年度相关性高达88%以上,彰显了强大的经济一致性。

  • 美国SEC于2025年5月发布的质押政策说明减少了监管不确定性。以太坊ETF申请文件已开始纳入质押条款。

  • ETH的深度可组合性使其成为生产性资产,可用于质押/再质押、DeFi抵押品、AMM流动性及Layer 2原生gas代币。

  • 虽然Solana在Memecoin领域获得关注,但以太坊更强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使其能够主导高价值资产发行。

  • 以太坊储备资产交易兴起,始于2025年5月的Sharplink Gaming ($SBET),已导致上市公司持有超过73万枚ETH。这一新需求趋势推动ETH近期跑赢BTC。

从被误解到崛起,ETH为何能成为链上经济的储备资产?

ETH:从被误解到价值储存

不久前,比特币还被广泛视为合规的价值存储手段,而"数字黄金"的说法在许多人看来有些异想天开。如今,ETH也面临类似的身份危机。ETH经常被误解,年度回报率表现不佳,错过关键meme周期,并在大部分加密生态系统中经历采用放缓。

质疑者认为ETH缺乏清晰的价值累积机制,Layer 2的兴起蚕食了基础层费用,削弱了ETH作为货币资产的地位。但这种框架形成了分类错误。单纯通过现金流或协议费用评估ETH,会混淆根本不同的资产类别。

相反,ETH构成了独特的资产类别:一种稀缺但高产、可编程的储备资产,其价值通过在保障、结算和驱动日益制度化、可组合化的链上经济中的角色而累积。

从被误解到崛起,ETH为何能成为链上经济的储备资产?

法币贬值与ETH的定位

1998年至2024年间,美国M2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速为6.36%,远超通胀率和房价,接近标普500指数8.18%的回报率。这表明股市名义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货币扩张,而非生产率提高。

近期立法如"大而美法案"引入激进新支出措施,被认为会加剧通胀。这促使人们达成共识,认为现有货币体系不足,急需更可靠的价值存储资产。

ETH在耐用性和流动性方面表现出色。其耐用性源于以太坊去中心化且安全的网络。其流动性也很高,是交易量第二大的加密资产。

然而,ETH的价值保值、应用和信任度仍有争议。"稀缺可编程储备资产"的概念更贴切地凸显了ETH在价值维护和信任构建方面的独特机制。

从被误解到崛起,ETH为何能成为链上经济的储备资产?

ETH的自适应货币政策

ETH的发行量与质押的ETH数量动态相关。虽然发行量随质押参与度提高而增加,但这种关系是亚线性的:通胀率的增长速度低于质押总量的增长速度。这对通胀产生了自然调节作用。

即使在100%质押的最坏情况下,ETH的年通胀率上限约为1.52%,并会随时间逐渐下降:

  • 第1年(2025年):~1.52%
  • 第20年(2045年):~1.33%
  • 第50年(2075年):~1.13%
  • 第100年(2125年):~0.89%

考虑到EIP-1559引入的销毁机制,净通胀率可能远低于总发行量,有时甚至会通缩。自以太坊转向PoS以来,净通胀率一直低于发行量,并周期性地跌至负值。

与美元等法定货币相比,ETH的结构性约束增强了其作为价值储备资产的吸引力。ETH的最大供应量增长率目前已与黄金相匹敌,甚至略低,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稳健货币资产的地位。

从被误解到崛起,ETH为何能成为链上经济的储备资产?

机构采用与信任

各大金融机构正在直接在以太坊上构建:

  • Robinhood开发代币化股票平台
  • 摩根大通在Base上推出存款代币JPMD
  • 贝莱德使用BUIDL将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

这些链上流程由强大的价值主张驱动,可解决遗留低效问题并释放新机遇:

  • 效率与成本降低:自动化和智能合约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减少错误,处理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秒。
  • 流动性和部分所有权:代币化实现非流动资产的部分所有权,扩大投资者准入并释放锁定资本。
  • 透明度和合规性:不可变分类账确保可验证审计跟踪,简化合规并减少欺诈。
  • 创新和市场准入:可组合链上资产允许新产品创造新收入来源,扩大传统系统之外的金融范围。

从被误解到崛起,ETH为何能成为链上经济的储备资产?

ETH质押:安全保障与经济协调

传统金融资产的链上迁移凸显了ETH需求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

  1. RWA和稳定币增长推高对ETH作为Gas代币的需求。
  2. 机构需要购买并质押ETH,以保障其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安全。

随着越来越多价值在链上结算,以太坊的安全性与其经济价值之间的一致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即使在Layer 2上运行,机构参与者也依赖基础层安全性。Layer 2通过推动对基础层安全性和Gas的需求来提升ETH价值。

长期来看,许多机构可能会开始运营自己的验证器,以获得更大控制权、更高安全性,并直接参与共识。这对稳定币和RWA发行者尤其有价值,使他们能获取MEV、确保可靠交易纳入,并利用隐私执行。

更广泛的机构参与验证节点运营,有助于解决以太坊当前的权益集中问题,提升去中心化程度,增强网络作为全球结算层的可信度。

2020年至2025年期间,链上资产增长与质押ETH增长密切相关:

  • 以太坊上稳定币总供应量达1160.6亿美元
  • 代币化RWA攀升至68.9亿美元
  • 质押ETH数量增至3553万

从量化角度看,主要资产类别中,链上资产增长与原生ETH质押量之间的年相关性保持在88%以上。稳定币供应量与质押ETH增长尤其密切相关。

质押量增加也影响了ETH价格动态。按年计算,质押的ETH数量与ETH价格的相关性为90.9%,按季度计算为49.6%,支持了质押不仅保障网络安全,长期还能对ETH本身产生有利供需压力的观点。

2025年5月29日,SEC发布政策澄清,缓解了围绕以太坊质押的监管不确定性。这鼓励了机构更积极参与。公告后,以太坊ETF申请文件开始纳入质押条款,允许资金在维护网络安全的同时获得奖励。

从被误解到崛起,ETH为何能成为链上经济的储备资产?

ETH的可组合性

ETH的可组合性推动了对其的需求。它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扮演积极角色,为DeFi、稳定币和Layer 2网络提供支持。

ETH目前用于多种关键功能:

  • 质押与重新质押:保护以太坊本身,通过EigenLayer为oracles、rollups和middleware提供安全性。
  • 借贷和稳定币中的抵押品:支持Aave和Maker等主要借贷协议,是超额抵押稳定币的基础。
  • AMM中的流动性:在Uniswap和Curve等DEX中占主导地位。
  • 跨链Gas:是大多数Layer 2的原生Gas代币。
  • 互操作性:可在非EVM链中桥接、包装和使用,成为链上可转移最广泛的资产之一。

这种深度整合使ETH成为稀缺但高效的储备资产。随着ETH融入生态系统,转换成本上升,网络效应增强。

从被误解到崛起,ETH为何能成为链上经济的储备资产?

以太坊vs Solana:Layer-1分歧

Solana在memecoin生态系统占据优势,但去中心化程度不如以太坊。未来Layer 1区块空间需求可能呈现分层,Solana和以太坊各有所长:

  • 以太坊可能占据更大资产价值份额
  • Solana可能占据更高交易频率

然而,追求稳健安全性的资产市场规模远大于仅注重执行速度的资产市场。这种动态有利于以太坊:随着更多高价值资产上链,以太坊作为基础结算层的角色将愈发重要。

从被误解到崛起,ETH为何能成为链上经济的储备资产?

ETH储备资产动能

以太坊的资产管理策略可能成为ETH资产价值的持续催化剂。关键转折点是Sharplink Gaming ($SBET)在5月底宣布的以太坊资产管理战略。

自基于以太坊的资产管理策略出现以来,这些公司已积累超过73万ETH,ETH的表现也开始超越比特币。这标志着以以太坊为中心的资产管理应用的更广泛趋势的开始。

从被误解到崛起,ETH为何能成为链上经济的储备资产?

结语

ETH正演变成数字经济中独特的货币资产。它不仅是交易费用的实用代币,而是代表着稀缺、可编程且经济上必不可少的储备资产,支撑着日益制度化的链上金融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结算和功能。

ETH7.4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RektButAlivevip
· 08-06 07:23
牛市这波咱必拿捏住
回复0
薛定谔1空投vip
· 08-06 07:23
不要玩了 囤点现货吧
回复0
链上无间道vip
· 08-06 07:22
就这?没0.89我都懂了
回复0
养老金毁灭者vip
· 08-06 07:08
囤了一年 终于明白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