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FF RWA试验:贾跃亭的Web3版预订单代币化融资
FF玩转RWA:贾跃亭的Web3新剧本
7月22日,法拉第未来(FF)宣布与某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平台达成战略合作。贾跃亭再次展现了他的"概念输出"能力,抛出了"EAI出行 + Web3 + 区块链 + 加密 + 稳定币"等一系列概念,并称要打造一个连通"Web2与Web3"、"链上与链下"、"现实与虚拟"的"价值融合体"。这番表述颇具PPT创业界祖师爷的风范。
FF的RWA之路:预订单能否成为突破口?
RWA(Real World Asset)指的是将链下的有价值资产转移到链上进行交易和流通。这需要项目方提供真实世界中具有价值的资产,如房产、债权、应收账款等,且这些资产必须具备明确的法律权属和收益路径。
那么,FF打算用什么资产来讲述RWA的故事呢?
目前看来,FF唯一可能"上链"的资产就是那1万多份预订单。虽然这些订单尚未交付,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应收账款,但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未来现金流",在传统金融语境中属于"或有资产"。
如果贾跃亭真要进行RWA实验,最可行的方案可能是:将这1万多份预订单打包成一个"未来收益权资产池",然后设计结构化代币产品,并通过合作平台对外发售。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用"卖车的承诺"来融资"造车的资金"。逻辑上似乎成立,情感上也能引起共鸣:相信我,给我资金;等我量产,还你收益。
这种思路确实很符合贾跃亭的风格,也很Web3。
幕后推手:合作方的角色与动机
如果说预订单是这场RWA戏剧的剧本,那么合作的数字资产平台和RWA Group就是真正的"导演"和"舞美总监"。了解他们的角色定位和专长,有助于我们理解这场戏是如何设计的。
数字资产平台:稳定币世界的"穿梭巴士"
这家合作平台是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全球多市场券商",其特点是将USDT等稳定币作为入金渠道,打通了美股、港股、ETF与加密资产之间的链上链下通道。
简单来说,用户可以用USDT购买港股,也可以将美股收益兑换成链上资产。对于追求灵活性、对合规要求较低的用户来说,这种"链下资产 × 稳定币流动性"的桥接服务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不仅是个入口,还是个"执行平台"。它曾协助其他公司进行过"股权 + 代币"的融合融资尝试,其模式与FF这次预订单代币化的思路非常相似——底层资产不变,只是换了金融包装,吸引一批愿意用USDT投资的加密投资者。
因此,贾跃亭选择与这家平台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在效仿前人的成功经验。
RWA Group:从NFT到结构金融的转型之路
另一个合作方RWA Group的前身是NFT China,曾在2021年NFT牛市中引起广泛关注。如今,它转型为"RWA代币化专家"。
这种转型看似仓促,实则精准:他们的目标不是创造资产,而是成为"资产的包装者"。RWA Group擅长结构设计、跨境法律和技术合规,简而言之,就是帮助客户"构建故事"并确保合规。他们不需要关心FF能否真正量产汽车,只需要FF提供一个"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模型,剩下的结构分层、收益模型、代币发行、链上挂钩等工作都可以由他们来完成。
至此,这场戏的布局已经清晰:FF提供故事素材(预订单);RWA Group负责设计叙事结构和发行模型;合作的数字资产平台提供交易渠道和USDT买家。这表明,这不是FF一时兴起的"链上实验",而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金融叙事工程。
其核心,不是梦想,也不是制造业的理想主义,而是精准的结构套利逻辑。
FF的RWA实验: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我们深入分析这个RWA模型时,表面上它确实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贾跃亭用"未来卖车的承诺"换取当前的USDT融资,并承诺未来以"收益权代币"的形式回报投资者。对加密圈而言,这种模式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用行业术语来概括就是:"未来主义 + 代币化 + 流动性 = 短期叙事溢价"。
那么,这种模式是否可行?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1. 短期结构可行,投机驱动叙事
只要预订单真实存在且有支付记录,就可以将其打包为"未来现金流资产池",然后按"预期收入权"比例创建代币映射,在链上发行给投资者。合作的数字资产平台拥有完整的稳定币兑换系统,可以轻松上架、挂USDT交易对,甚至可以添加流动性挖矿激励,快速吸引早期市场参与者。
上市公司背景、预订单资产和空投预期,这三个要素足以激发一波短期市场热情。
因此,从投机角度来看,这个计划是有可能成功的——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FOMO+情绪+叙事"的组合效应。
2. 底层资产存疑,更像"情绪众筹"而非真正的RWA
深入分析会发现,FF提供的所谓底层资产——1万份预订单,实际上缺乏法律保护、无法强制执行,也无法确保收益兑现能力。简言之,它不是可计价、可兑付的应收账款,而是一份"基于信任的承诺"。投资者购买的不是订单的现金流,而是对贾跃亭的信任、FF的造车能力,以及市场对"即将交付"的集体想象。
这不是将"真实世界资产"上链,而是"愿景与信念的代币化"。如果这种操作无限扩张,RWA可能不再是传统资产的桥梁,而变成叙事与炒作的包装工具。一旦参与者不是在投资实际资产,而是在"投资他人的努力",这个游戏就可能走向庞氏化的边缘。
3. 监管风险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FF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众公司。这意味着,无论在链上展开什么新尝试,都无法避开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scrutiny。
目前,FF正因早期财务披露问题接受SEC调查,美国证监会已向贾跃亭与CEO发出警告信,可能启动执法程序。在这轮调查尚未结束之际,FF又高调宣布涉足Web3合作和代币化融资,无疑增加了整个项目的合规敏感性。
尽管FF尚未明确推出任何代币或销售方案,但一旦未来涉及将"预订单"变现并面向美国公民募资,就可能触及SEC对"未注册证券发行"的监管红线。
这不仅仅是边缘创新,而是在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的交叉点上,以上市公司身份进行一次高风险尝试。
结语:RWA的未来,还是贾跃亭的老路?
金融创新的终极目标不是流动性,而是信任。而FF恰恰是这条路上最矛盾的存在:贾跃亭擅长讲故事,但总是难以兑现;他总能站在资本风口,却难以完成风口背后的交付承诺。
这一次,他试图借RWA之名,重演一场从纳斯达克到Web3的"信仰接力":将汽车量产的未来转化为代币;将用户预付款变成投资者手中的流通资产;将高风险、不确定、依赖叙事的商业模式,披上链上金融的外衣——继续讲述他的故事。
然而,RWA并不是加密世界的避风港,而是连接"链下资产和链上信任"的桥梁。如果桥这边是模糊不清的PPT,而桥那边是需要兑现的代币,那么这座桥注定难以长久,也无法承受重压。
归根结底,这不是RWA的胜利,也不是Web3的胜利,而是贾跃亭在"如何讲述一个可变现的未来"这门艺术中的又一次尝试。他可能会成功,让FFAI的股价再度上涨,为自己赢得几个月的资本续命时间;他也可能失败,让SEC再次重拳出击,将Web3和传统金融的接口变成新的监管试验场。但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赢得了最擅长的那部分:关注度、流量,以及一群愿意再次押注他的信徒。
对贾跃亭而言,这仍然是他最熟悉的剧本,只是换了个舞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