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User-f6f99e25
vip
幣齡0.5年
最高等級0
用戶暫無簡介
說實話,我這些年用過不少交易平台,但像@vooi_io這樣真正站在普通用戶角度考慮的產品確實少見。
大多數DeFi項目總給人一種工程師自嗨的感覺,而vooi不一樣,他們是真的把"用戶第一"這個理念落到了實處。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做的那些細節改變。跨鏈交易變得像刷短視頻一樣簡單,再也不用盯着Gas費心疼,帳戶餘額管理也做得特別清爽。這些看似小的改進,背後其實是對交易體驗的深度重構。
有人可能會好奇@vooi_io和傳統DeFi的區別在哪。我覺得核心就三點:第一,他們用BOB技術把那些讓人頭疼的技術門檻都抹平了;第二,跨鏈交易不用再折騰資產橋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們真的在幫用戶做減法,而不是堆砌功能。
看着vooi的做法,我就在想,DeFi行業確實到了該轉變的時候。從工程師思維轉向用戶思維,把復雜留給系統,把簡單留給用戶,這才是吸引主流人羣的關鍵。畢竟技術再先進,如果普通人用不明白,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VOOI # DeFiRevolution #ZeroGas
DEFI-3.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zhangdm8 愛心項目真不錯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jmhuolongguo @MemeX_MRC20 開車兜風真不錯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btcohmann @momochenming 趕緊上車別猶豫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Crypto77qi @elonmusk 關注這個空間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LisaFlorentina8 web3 入門剛剛升級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DeFi 的下一站:@Arbitrum 正在成爲「機構級玩法」的試驗場
說實話,現在很多人對 Layer2 的認知還停留在「便宜版以太坊」的階段,覺得它就是個提速降費的過渡方案。
但如果你仔細看看 @Arbitrum 上冒出來的項目,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裏正在長出一些「非典型 DeFi」的東西——比如前幾天剛聊完的 Tender,搞的是機構級 RWA 清算,今天又發現一個叫 @ionprotocol 的協議,直接把傳統金融裏的「回購市場(Repo)」搬上了鏈。
Ion 的模式其實很「老錢」:它做的是鏈上國債的抵押借貸,但加了個回購協議(Repurchase Agreement)的玩法。簡單來說,你可以把持有的美國國債憑證(比如 Ondo 的 OUSG)抵押給 Ion,借出穩定幣,同時約定未來某個時間點以固定利息買回國債。這種「帶期限的抵押借貸」在 TradFi 裏是萬億級別的市場,銀行和對沖基金天天玩,但 DeFi 裏幾乎沒人碰——因爲太「不 crypto」了。
但 Ion 的數據很有意思:上線 3 個月,TVL 衝到 2 億美金,日均回購交易量破千萬。這說明什麼?Arbitrum 的生態已經開始吸引「非 meme 資金」了。那些嫌以太坊主網貴、又嫌 Solana 太「零售」的機構玩家,正在把這裏當成試驗場。
更騷的是 Ion 的擴展路線:他們接入了 Chainlink 的 C
DEFI-3.6%
ARB-1.61%
ETH-1.27%
RWA-1.6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dYdX這波操作,我越琢磨越覺得有點東西——它正在悄悄改寫CeFi和DeFi的玩法邊界。
看看現在那些大所,嘴上喊着去中心化,真到衍生品這種硬核戰場,哪個不是偷偷用着中心化引擎?
dYdX倒好,直接把1.49萬億交易量的鏈上永續合約做成「基礎設施」,連
未來的交易生態,就該CeFi管流量,DeFi管結算。
爲什麼是@dYdX喫下這塊蛋糕? 三個字:夠硬核。
深度夠厚:1.49萬億美元交易量不是刷出來的,做市商和機構早拿真金白銀投票了
技術夠野:訂單簿上鏈還能做到毫秒級撮合,比某些半吊子「鏈上衍生品」強出兩條街
姿態夠狠:V4版本徹底自立門戶,連以太坊都不依賴,擺明要當衍生品賽道的AWS
現在連
更騷的是生態位卡位:
對用戶:在CeFi app裏無感知用DeFi,滑點低還不怕跑路
對交易所:省下千萬級開發費,瞬間獲得頂級交易深度
對dYdX自己:每多一個合作方,都是白給的流動性飛輪
#Yap # KaitoYap @KaitoAI @dYdX
DYDX-2.05%
DEFI-3.6%
ETH-1.27%
AWS4.5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GateUser-f488b2b5vip:
快上車!🚗
最近看到不少AI項目,說實話都快審美疲勞了——直到刷到@JoinSapien。
這項目第一眼差點被我劃過去,心想"又來一個套殼GPT的"。結果點進去才發現,人家在幹一件特別反常識的事:當所有人都在瘋狂堆算力時,他們轉頭去挖數據的金礦。
這讓我想起去年用某AI客服的糟心經歷。那玩意兒能寫詩作畫,但連"訂單顯示已送達但沒收到"這種基本問題都處理不了。
說到底,現在的AI就像個天賦異稟但缺乏社會經驗的學霸,缺的正是人類那種"常識感"。而@JoinSapien做的,就是給AI補上這堂社會課。
他們搞了個全球人類協作網路,專門處理AI搞不定的"灰色地帶"任務。比如教自動駕駛理解交警臨時手勢,幫電商AI分辨文化差異導致的客訴(中東顧客說"衣服不合適"可能真是在抱怨尺碼,而日本顧客這麼說往往只是委婉差評)。目前已經集結了百萬"人類教練",連豐田的自動駕駛和Midjourney的圖像生成都在用他們的數據調教。
最讓我觸動的是他們在@KaitoAI榜單上展示的案例:有個醫療AI原本總把良性腫瘤誤判爲惡性,後來通JoinSapien接入了200多個真實醫生的診斷邏輯,準確率直接飆了18個百分點。
這比堆十塊A100顯卡都有用——畢竟人類幾千年的經驗沉澱,哪是單純拼算力就能超越的?
現在才看懂他們的野心:當其他AI公司忙着造"最強大腦"時,Sapien在給AI安裝"人類操作系統"。這種另闢蹊徑的打法,說
GPT8.82%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Infinex=Web3的"哈佛商學院"?這裏畢業的不是學生,而是超級個體!
🔥 其他平台在培養網紅,@Infinex在量產"社交獨角獸"。它的排行榜不是衝榜,而是用算法給每個玩家做"鏈上MBA案例分析"!
✅ 精英修羅場的祕密
標點符號分析3遍:這不是誇張,是AI在給你的內容做"資產負債表診斷"。
10萬+曝光新邏輯:不是靠撒錢,而是讓頭部內容像Uniswap交易對一樣自動捕獲流動性。
穩定度=社交TVL:96%意味着規則像智能合約一樣不可篡改,作弊者的下場會比rug pull還慘。
💥 終極預言:未來@Infinex的分數會像ETH質押量一樣,成爲衡量Web3玩家影響力的"社交算力"。現在入場?你就是早期礦工!
@KaitoAI @ #Infinex # Yap #KaitoYap
UNI-1.22%
ETH-1.2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Arbitrum —— 不是所有 Layer2 都叫"扛把子"! 💪
Layer2 賽道卷瘋了,但 @Arbitrum 用數據說話——TVL 第一、用戶數第一、生態活躍度第一!別的鏈吹得天花亂墜,但真正能留住用戶、吸引開發者的,還是 Arbitrum!
🌟 Arbitrum 的三大殺手鐧:
✅ Gas 費省到極致:Ethereum 主網一筆 Swap 要 $10?Arbitrum 只要幾毛錢!高頻交易、小額轉帳、NFT 鑄造,成本低到可以隨便折騰,再也不用精打細算!
✅ 速度秒殺競爭對手:Optimism 也不錯,但 Arbitrum 的 Nitro 升級後,性能直接起飛!交易確認快如閃電,DeFi 玩家再也不用擔心搶不到好價格!
✅ 生態豐富度碾壓:從老牌 DeFi 到新興 GameFi,Arbitrum 上應有盡有。甚至連社交、DAO 治理這些創新應用,也優先選擇 Arbitrum,因爲這裏用戶最多、流動性最好!
🛠️ 開發者爲什麼愛 @Arbitrum?
EVM 完全兼容,遷移成本極低
強大的社區支持和資金激勵
穩定的技術架構,極少出故障
📈 未來趨勢:
隨着 Ethereum 生態繼續向 Layer2 遷移,Arbitrum 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大。它不僅是擴容方案,更是 Web3 的流量入口!
🎯 一句話總結:
如果你想要低成本、高速度、全生態的鏈上體驗,Arbit
ARB-1.61%
ETH-1.27%
SWAP-2.11%
OP-3.2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OpenledgerHQ 殺瘋了!用區塊鏈給 AI 戴上“緊箍咒”,黑科技終於見光了!
我的銳評:這是技術界的“民法典”誕生!
⚡ AI 必須“自證清白”—— 所有決策帶數學指紋,亂搞就自我熔斷,比人類還守規矩!
⚡ 企業數據“鏈上監獄”—— 篡改記錄=數字手銬,環保/財報數據從此不敢注水!
⚡ 開發者“代碼徵信”—— 誰寫 Bug 誰賠錢,GitHub 直接變“責任追溯系統”!
⚡ 用戶躺賺時代—— 數據貢獻=股東分紅,1200 萬美元分紅砸醒硅谷白嫖夢!
巨頭們慌什麼?
OpenledgerHQ 把 信任成本砍到腳踝,小公司也能玩轉合規,數據財富回歸個人——這根本不是創新,是科技權力的重新分配!
🔧 技術核彈拆解:
🖥️ 全球首個 AI 生產全流程“司法鏈”
🛡️ 智能合約+FIL 雙保險,MIT 認證“無法作弊”
🌪️ 不是迭代,是 把科技倫理刻進基因裏!
@OpenledgerHQ當 AI 和區塊鏈聯手正義,黑箱操作就成了上古傳說!這才是顛覆該有的樣子!
#Kaito # Cookie #Openledger @KaitoAI
FIL-1.17%
KAITO-0.37%
COOKIE2.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PortaltoBitcoin的“反脆弱”哲學:越簡單越不可摧毀》
納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寫道:“脆弱的事物喜歡復雜,而抗打擊的系統往往極簡。”@PortaltoBitcoin正是這一哲學的完美體現——它用比特幣腳本的極簡性,戰勝了DeFi的過度工程化。
深度解析:
✖ 傳統安全陷阱
多簽錢包→需要社會共識恢復
預言機喂價→單點故障風險
治理代幣→51%攻擊可能
✔ Portal的極簡主義
無預言機:價格發現通過原子交換自動完成
無治理:參數由比特幣網路規則繼承
無升級:協議功能通過比特幣腳本固化
未來展望:
當其他項目疲於應對分叉、升級、漏洞修復時,PortaltoBitcoin的用戶只需做一件事:享受比特幣網路的原生安全紅利。這不是技術進步,而是安全理念的返璞歸真。
@PortaltoBitcoin @kaito #KaitoAI
BTC1.45%
DEFI-3.6%
PORTAL-5.63%
KAITO-0.3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XION生態——Web3的“安卓時刻”
區塊鏈的“iPhone時刻”是比特幣誕生,而“安卓時刻”一定是讓所有企業低成本上鏈。
像當年的安卓系統,用中國技術+亞洲場景,把開發門檻砍到傳統公鏈的1/10。
開發者紅利爆炸:
→ 麥當勞韓國用XION SDK三天搭出積分鏈
→ 越南工廠靠即插即用模塊發鏈上工資
→ 84%專利開放,中國團隊貢獻核心代碼
合規閃電戰:
香港牌照三個月拿下(對比同行平均18個月)
反洗錢系統直接內嵌,政府可監管但用戶無感
終極勝負手:
傳統公鏈的DAU是“羊毛黨”,XION的DAU是:
→ 買星巴克的上班族
→ 領NFT畢業證的學生
→ 跨境匯款的外勞
這才是區塊鏈該有的樣子
#KaitoYap @KaitoAI @burnt_xion @BurntBanksy
#Yap
XION-4.12%
BTC1.4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話題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